中国基金行业发展脉络与展望
第一章 主动股票型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第二章 股票指数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第三章 混合型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第四章 债券型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第五章 货币市场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第七章 FOF发展
第八章 商品型基金发展与业绩评价
中国基金管理人发展分析报告(1998—2018)
中资资管机构出海10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基金托管人发展分析报告(1998—2018)
从券商托管角度看公募基金发展20年
商业银行基金代销业务发展分析报告
证券公司代销基金业务发展报告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发展报告
基金专户子公司发展分析报告
基金行业20年法律体系发展历程
基金行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20年发展概貌
证券投资基金市场20年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增长(1998—2018)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增长(1998—2018)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数据统计
表2-1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数量增长(1998—2018)
表2-2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规模增长(1998—2018)
表2-3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数量构成(1998—2018)
表2-4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资产净值构成(1998—2018)
表2-5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发行统计(2001—2018)
表2-6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新基金数量构成(2001—2018)
表2-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新基金募集规模构成(2001—2018)
表2-8 股票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2—2018)
表2-9 混合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1—2018)
表2-10 债券型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2—2018)
表2-11 货币市场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3—2018)
表2-12 QDII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7—2018)
表2-13 ETF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04—2018)
表2-14 商品类基金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13—2016)
表2-15 FOF历年发行募集情况(2017—2018)
表2-16 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募集情况(2018)
表2-1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清盘统计(2014—2018)
表2-18 传统封闭式基金历年转型统计
表2-19 开放式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统计(2002—2018)
表2-20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3—2018)
表2-21 开放式(混合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2—2018)
表2-22 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3—2018)
表2-23 货币市场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4—2018)
表2-24 QDII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8—2018)
表2-25 ETF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05—2018)
表2-26 商品类基金历年资金净流动情况(2014—2018)
表2-27 FOF资金净流动情况(2018)
表2-28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分红统计(1999—2018)
表2-29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分红情况(1999—2018)
表2-30 股票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1 股票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2 股票指数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3 股票指数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4 混合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5 混合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6 债券型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7 债券型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38 货币市场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收益率前50名
表2-39 货币市场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收益率前50名
表2-40 QDII基金10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41 QDII基金5年期复权净值增长率前50名
表2-42 上市基金历年交易情况(1998—2018)
表2-43 LOF历年交易情况(2004—2018)
表2-44 ETF历年交易情况(2005—2018)
表2-45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管理费统计(1998—2018)
表2-46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费构成(2018)
表2-47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托管费统计(1998—2018)
表2-48 各类型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费构成(2018)
表2-49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销售服务费统计(2005—2018)
表2-50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客户维护费统计(2009—2018)
表2-51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经营利润收入(1998—2018)
表2-52 证券投资基金历年持有人户数及占比(2005—2018)
表2-53 开放式基金历年账户情况(2004—2018)
表2-54 香港互认基金基本情况
表2-55 内地基金香港发行销售资金汇出入情况
表2-56 香港基金内地发行销售资金汇出入情况
第三章 行业机构经营数据统计
表3-1 基金管理人历年基金业务开展情况(1998—2018)
表3-2 基金管理公司历年获批开业统计(1998—2018)
表3-3 各类基金管理人经营基金业务情况
表3-4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2002—2018)
表3-5 券商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1998—2018)
表3-6 信托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1998—2018)
表3-7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2005—2018)
表3-8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9 保险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10 个人系基金管理公司基本情况
表3-11 前十大基金管理人历年市场集中度(2001—2018)
表3-12 基金管理人近3年发行新基金情况(2016—2018)
表3-13 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构成情况(2018)
表3-14 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规模构成情况(2018)
表3-15 基金管理公司近3年经营利润情况(2016—2018)
表3-16 基金管理人历年管理费收入情况(1998—2018)
表3-17 基金管理公司QDII业务开展情况
表3-18 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开展情况(2013—2018)
表3-19 基金管理公司近3年专户月均规模前20名(2016—2018)
表3-20 基金子公司近3年专户月均规模前20名(2016—2018)
表3-21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社保基金规模情况
表3-22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
表3-23 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企业年金情况
表3-24 基金管理公司企业年金管理基本情况
表3-25 基金托管人历年托管基金情况(1998—2018)
表3-26 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业务构成情况(2018)
表3-27 前五大基金托管人市场集中度情况(2003—2018)
表3-28 基金代销机构历年发展情况(2001—2018)
表3-29 各类代销机构历年销售基金规模
表3-30 基金代销机构近年销售基金情况
第四章 行业发展数据统计
表4-1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GDP的比重(1998—2018)
表4-2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重(1998—2018)
表4-3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M2的比重(1998—2018)
表4-4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1998—2018)
表4-5 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占债券余额的比重(2005—2018)
表4-6 各金融机构历年资产管理规模对比(2012—2018)
表4-7 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历年资产管理规模统计(2012—2018)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公募基金经理更迭了一代又一代,基金经理人数、结构及基金产品数量均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从基金经理发展变迁、从业年限与业绩关系、投资风格与超额收益来源变迁三方面展开,以揭示老资历与少壮派基金经理在投资行为方面的异同。
一、基金经理发展及变迁历史
(一)基金经理从业年限分布:少壮派始终占多数派
截至2018年12月,权益类公募基金经理(除去被动指数类)共1243人,绝对人数在2015年大牛市之后增长速度加快,从2014年12月533人到2018年12月期间净增710人,增长1倍有余。从业年限分布方面,2018年12月基金经理从业时间不足3年的占总人数比例为55.6%,6年及以下的占比达83.2%,而从业时间长达10年以上的老将仅有3.7%。
不过,虽然少壮派仍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相较于历史长期水平,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已经有了明显上升。由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在2006年以前,3年及以下的少状派比例持续在90%以上。到2012年,6年及以上的老资历公募基金经理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但是2015年的“奔私潮”促使大批老将离开,同时新增基金经理人数增多,6年以上经验的基金经理占比下降到15%左右。2016年以后,由于市场稳定,以及公募基金改善激励机制,基金经理离职率和新增率均减少,老资历的基金经理占比缓慢增多。
(二)基金经理新增与离职:早期人员拓展迅速,牛市新增、离职增多
从2004年以来权益型(除去被动指数)基金历年新增的基金经理(开启公募基金经理生涯)与离职基金经理(不再管理公募产品)比率呈现出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1)2004—2018年连续15年,新增基金经理始终高于离职基金经理。产品数量增多伴随着人员增多,不断注入的新鲜血液,促进了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更迭。
(2)在2008年股灾以前,新增基金经理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这是公募基金行业初期高速发展的体现之一。2008年股灾让公募基金行业遭受了严重打击,新增基金经理比率大幅下降,此后除2015年大牛市外,新增基金经理比率均保持在40%以下,且2017年及以后稳定在25%左右。虽然基金经理绝对数量仍在增加,但后期由于数量基数较大新增率放缓。
(3)基金经理离职率虽然远比新增率低,但多数年份也在20%以上的较高位置。无论是另寻发展还是由于其他原因离开,都体现了公募基金行业较高的流动性和旺盛的行业代谢。在离开的基金经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经理奔向私募。其中在2007年和2015年的牛市期间,火爆的行情开启了老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这两年的离职率分别达到29.5%和32%。
(4)2016年以来,基金经理离职率均在15%以下,相较于历史保持低位。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由于近几年公募基金行业推行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多优秀的基金经理继续留在公募。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2019》是公募基金行业20年发展进程的缩影,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展示窗口,也是基金产品入门学习的路径。全卷近600张图表,70余万字,集20年于一卷,值得品读与收藏。
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年鉴2019》